这个大补气血的方子!人人可用,每天不到两块钱,你还犹豫什么?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9:34 点击次数:174
图片
现在这补气血的东西太多了,阿胶、红参、黄芪、党参……但凡带点补气血的功效,价格都蹭蹭往上翻。可偏偏,有些人越补越虚,越补越上火,钱没少花,身体反倒不见好。老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患者,主诉手脚冰凉、头晕乏力、容易气短,还总觉得心慌。去医院几趟也查不出毛病,可人就是没劲儿,家属还说是“装的”、是“懒”!图片
其实这种“懒”还真不是装的,从中医来看,就是典型的气血亏虚,没有什么特别的疼痛,就是整个人有气无力的。这种情况不是一两天造成的,所以也别想着一两天就能把气血补起来!而且单纯靠猛药、贵药去填,往往填不进去,反倒伤了脾胃,越补越虚。那怎么办呢?老郭教你一个大补气血的方子——米汤。千万千万别小看它,它才是最温和、最廉价、最适合普通人体质的补气血“仙汤”! 米汤补什么?中医讲,气血生化之源在脾胃。气血亏虚的人,大多脾胃也不好,吃点补的就胀、就反酸、就拉肚子。米汤,最养脾胃,是气血生化的基础,先把脾胃养好了,身体才能慢慢把气血补上来。图片
米汤补气——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米泔,止泄、补中益气。”简单说,米汤能让脾胃变强,脾胃好了,后天气血生化源头就稳了。像那种动不动就头晕、出虚汗、稍微活动一下就喘的人,根本不能直接吃大补的东西,最该喝的就是米汤。
米汤补血——很多人不知道,米汤是天然的补血剂。贫血的人脸色白、头晕,稍微一累就乏力,吃红枣、阿胶都不管用,其实是因为脾胃虚,不能化生血液。米汤温养脾胃,脾胃运化好了,血自然能生出来。
米汤生津养阴——有些人气血亏虚还伴随着口干、盗汗、皮肤干燥,这往往是阴虚的表现。米汤性平微甘,能滋阴润燥,不像有些补药,吃了上火。特别是年纪大的人,胃口不好、饭量小,喝米汤最能补虚。
米汤怎么熬,效果最好?第一步,选对米
米汤最好的选择是粳米或者糙米,粳米性平,最补脾胃,糙米则富含更多的营养成分。如果家里常吃大米,也可以直接用。
第二步,加水比例要对
米和水的比例很关键,推荐1:10的比例,也就是说,一小碗米配10碗水,保证熬出来的米汤足够浓稠,补益效果才好。
第三步,火候要掌握好
先用大火煮开,水滚之后转小火,慢熬30分钟,期间可以不断搅拌,让米的营养慢慢融入汤里。等汤变得微微发白、浓稠,有点米油浮起来的时候,就是最好的状态了。
那怎么喝?老郭建议早晨喝,最补气血。晨起空腹,脾胃吸收最好,一碗温热的米汤下肚,脾胃就被暖起来了,整个上午都能精力充沛。
病后也可以喝,能加快恢复。大病初愈的人,吃饭没胃口,喝米汤比吃饭更补。
中老年人可以长期喝,能改善手脚冰凉、面色黄、容易疲劳的体质。
米汤还能这样搭配光喝米汤就很好了,但如果加上对症的食材,效果更好: 1. 气虚无力,加黄芪气虚的人,稍微动一下就累,爬楼梯费劲,声音也小。米汤里加一点黄芪一起煮,补气效果更强。2. 血虚脸黄,加红枣脸色蜡黄、头晕乏力的人,可以在米汤里加几颗红枣,既养脾又补血。3. 手脚冰凉,加桂圆桂圆性温,搭配米汤,能加速血液循环,让手脚暖起来,特别适合冬天喝。4. 胃寒胃痛,加生姜脾胃虚寒、吃点凉的就拉肚子的人,可以加几片生姜,温胃驱寒,健脾助消化。补气血,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,越是温和的食疗,效果越持久。很多人问,为什么米汤这么便宜,这么普通,却有这么大的补益作用?因为它不是单纯地“补”,而是帮你“养”!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